
1月27日清晨,“破五”的鞭炮声此起彼伏。7点30分,济南锅炉集团的加班职工,匆匆忙忙赶往厂里,春节期间,济锅有829名员工坚守岗位,加班生产。在这加班的人流里,要数锅炉制造业的第一大工种——电焊工最辛苦。
8点,重容器厂电焊一组的班前会一结束,两三位工人师傅就在组长韩旭文带领下钻进锅筒内焊接内部装置。当记者靠近正在加热的锅筒时,一排吐着黄色火焰的天然气加热装置,正向锅筒上的管接头喷射着熊熊火焰,一股股扑面而来的热浪令人窒息。副厂长崔兴国一边用测温计测试着锅筒加热后的温度,一边向记者介绍说,这种产品按工艺要求,施焊前必须将焊接部位加热到150度以上,否则质量难以保证。
记者感受到,在这样的高温环境下别说是干活,就是在旁边站站,衣服也会很快被汗水浸透。然而,电焊工们却穿着厚厚的工作服,钻进直径仅有140厘米的锅筒内,而且必须手脚利落、干活麻利,否则筒体温度降下来,就不能再焊了。一位工人风趣地形容:这就像在“猫耳洞”里做细活,干起来也有自己的快乐。
记者又走进厂房相对低矮的济锅管子厂,只见不少电焊工倒穿工作服,口叼面罩,一手持焊丝,一手握焊枪,一会儿低俯着身子趴在一排排管子上焊,一会儿蹲在成排的管子下面仰脸焊,那姿势就如同杂技演员做着高难度动作。一位焊工一边擦着满脸汗水一边说,这种手工氩弧焊头戴面罩干活不方便,只能用嘴叼着面罩。他风趣地说:这滋味就像洗“艺术桑拿”。焊一排管系,要重复做几十次这种高难度动作,一天下来工作服要被汗水浸湿好几回。 说话间,重容厂厂长周广智拎着一箱矿泉水给职工送来。他对记者说:“厂里给职工一份关怀,能换来职工的一片热情。”
“目前锅炉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就在春节前济锅拿下了一个1.19亿元的大单,这是龙年的好兆头,我们一定得珍惜。事实上,除去元旦、春节和星期天,离交货时间实际工作天数不足半个月,所以必须加班加点。”济锅西厂区厂长史兰意对记者说。
50多岁的郑振和是重型容器厂工段长,在焊工岗位上工作了30多年。“别人过年都忙着会亲访友,你们却坚守在岗位上,家人会埋怨吗?”记者问。“企业任务满,才能效益好,职工收入才能提高。我们都珍惜这份工作。”这位山东省首席技师如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