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缤纷在空中的“妈妈班”
行车工作为工厂里最苦最累的岗位之一。车文姝说:“这几年济锅的市场好、订单多、任务重,一般情况下我们是歇人不歇车,轮番休息,轮换开车。女工最怕的就是上中夜班,忙起来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行车工高空作业工作特殊,车间里浓烈呛人的焊药烟气,夏季里不断升腾的灼人热气,在行车上一干就是好几个小时,有时为了避免下行车上厕所影响生产,却强忍着干渴不喝水,嘴上干得起了皮也全然不顾。
48岁的宋桂香,是班组里年龄最大的女工,也是一位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行车老手,她常常在人手不够的时候替班顶岗,无论中班和夜班哪个班次人员安排不过来,她总是随叫随到,人们习惯地称她为行车班的“110”。
去年8月份,济锅集团开展了“一抓三保两提高”为内容的劳动竞赛,竞赛中的单亲妈妈史兆静为了给突击生产的一线职工服好务,把放暑假的孩子一人留在家里,与一线工人一起加班加点,最终以班组排名第一的成绩获得劳动竞赛优胜个人称号。36岁的杨军贤是班组里技术最好、最能干的女工,无论去重容厂起吊装炉,还是到其他厂吊装折弯,都有她的身影。有一次她身患疾病,医生劝她卧床休息,她却只休了几天就来厂里上班了,成为公司的竞赛之星。
家距公司较远的女工李双、黎晶、张红雯、李王月,每天天不亮就出门,她们从早晨出门到晚上下班回家,时间长达12个多小时,可谓“披星戴月”、风雨无阻。在她们的不懈努力下,所在的班组多次获得劳动竞赛优胜班组、巾帼建功岗先进班组等荣誉称号,所在金属结构厂也屡屡在劳动竞赛中取得优胜单位前三名的佳绩。
济锅的职工说,如果没有她们,18米长的锅炉集箱怎能在各工序间顺畅流转;如果没有她们,十几吨甚至几十吨的成品发货架又怎能跨出厂门,走向世界?
报道来源:2013年3月26日《山东工人报》 撰稿:孟祥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