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高温烤干汗水,电焊工不过“中秋”过“盛夏”
走进济南锅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重型容器厂,处处能够感受到火热的劳动气氛。重型容器厂主要负责生产锅炉的核心部件——锅筒。该厂冷作三组组长谢峰告诉记者,锅筒又叫“汽包”,顾名思义,锅炉里的水要在锅筒内被加热,产生蒸汽。“我们现在生产的是13蒸吨的锅筒,就是说,这个锅筒要有在一个小时内将13吨水变成水蒸汽的能力。”谢峰说,13蒸吨的锅筒需要承受的压强超过10兆帕,“一旦爆炸威力相当于一颗几十吨重的炸弹。”
正因如此,锅筒对于焊接工艺的要求近乎苛刻,为达到最好的焊接效果,锅筒很多部位的焊接需要进行“焊前预热”,将需要焊接的部位加热到170℃左右。“面前像个火炉一样烤着,我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汗水还没等流出来就蒸发了,光觉着皮肤火辣辣地疼。”谢峰说,在车间里,他们已经模糊了“四季”的概念。“一年到头都是热”。
“我们不过‘中秋’,过‘盛夏’。”焊接三组组长郭利开玩笑说,由于锅炉一般要入冬前安装完成,所以厂里的生产旺季多在5月到10月,“中秋节肯定要加班,都习惯了。”郭利说,自己进厂12年,中秋节只休过两三次,每年中秋,妻子都会领着孩子回老家过节,留他自己在家。谈起过节计划,郭利说:“没啥计划,下班就黑天了,第二天还要上班,早早休息。”
早晨吃块月饼就算过节,80后电焊女工“很稳定很充实”
在济锅集团的膜式壁厂,身材瘦小的王爱荣在一群男焊工当中显得格外扎眼。王爱荣1987年出生,父母都是济锅集团的员工,6年前,她也进厂成为了一名电焊工,主要负责锅炉膜式壁钢管的补焊和打磨工作。
别看她比身边的男工矮了整整一头,但是焊接、打磨,火花四溅她却应对自如。“电焊是个技术活,我们女的心思比较细,干得比男的还好呢。”脱下防护服,王爱荣的工装领子已经被汗水湿透。
王爱荣告诉记者,她进厂6年,中秋节基本都在赶工期,没有几次是在家过的,“今年肯定是要加班,晚上要是下班早可能和对象、孩子一起到我父母家吃个饭。”跟同龄女孩相比,王爱荣显得成熟稳重很多,“在这里能真正学到技术,而且工作强度也不大,完全能适应得了,过得很稳定很充实。”王爱荣说。
“我们5月到10月是生产旺季,五一、十一、中秋,这些假期基本都会有加班。”集箱厂厂长王林说,锅炉集箱工艺比较复杂,自动机械施展不开,基本全靠工人手工焊接,进入旺季之后,工人们把“星期天”叫成了“星期七”,跟工作日没什么两样。“早上吃块月饼就算过节了,休假等淡季再说吧。”王林说。
全国劳模师傅带出省劳模徒弟,600员工一线过中秋节
济锅集团集箱厂有个大名鼎鼎的“王翠华班组”,这是整个公司少有的以个人名义命名的班组。王翠华是全国劳动模范,现已退休,她带出来的女徒弟房明是全省劳动模范,成为班组的骨干。
自18岁进厂学徒,房明已在厂里做了十几年电焊工,今年她可以少有地在家里过中秋节,她早早做好了过节计划,短短的假期被安排得满满当当。
“可能和对象、孩子一起逛逛街,中午去我爸妈家吃饭,晚上去我对象爸妈家吃饭。”房明笑着说,来之不易的休假过得并不踏实,“如果厂里忙不过来的话,就给我打电话,我还得赶回来加班。”
济南锅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成告诉记者,中秋节期间,公司有600多名一线员工坚守岗位,公司除了按照相关政策支付加班费以外,还在17日晚上组织了中秋员工联谊会。
“中秋节是跟家人团圆的日子,我们希望员工们在厂里就能找到家的感觉。”张成说。
![]() 工人对钢材准备切割
|
![]() 锅筒焊接作业
|
![]() 34岁的氩弧焊工陈东祥在济锅已经工作12年了
|
![]() 搬运焊接好的膜式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