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9月,由技校毕业后走进济南锅炉集团有限公司的王军,在集箱厂跟着师傅学电焊。那时候,家在长清的王军对离开农村、跨入大企业感到由衷的骄傲,并梦想着学一手绝活、干一番事业。可到了岗位才发现,学电焊还真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和容易。
更令王军震撼的是,他所在的班组是赫赫有名的全国劳模“王翠华班组”,而自己的师傅就是王翠华的师弟、焊工高级技师任振军。他暗下决心,先学好师傅的电焊绝技,并超过师傅,然后再攻下“王翠华焊接操作法”。王军认真学习了《焊接工艺学》、《锅炉压力容器焊工读本》、焊工《技师、高级技师》等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在岗位上埋头苦练焊接技术,很快就成为生产骨干。2001年12月被市政府授予“济南市青年岗位能手”称号,在此后的几年里,王军先后荣获公司多项荣誉称号,2006年4月荣获“济南市五一劳动奖章”,2008年12月被授予“济南市杰出技术能手”称号,2012年11月被授予”济南市突出贡献技师称号”, 2015年5月被市政府命名为“济南市(第六批)首席技师”。
20多年一路走来,风雨兼程、摸爬滚打,眼看着企业的锅炉产品由最初的中压向现在的高压、超高压、临界、亚临界发展。为了适应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发展,王军向瞄准了更高的目标,并练就了一手专干特殊工件的绝技。全国劳模王翠华退休之后,带领和管理“王翠华班组”的重任就落在了王军身上。
王军带领的班组主要从事集箱端盖及水冷套圆形集箱全位置环缝的焊接工作。这项工作是整条集箱制造过程中的头道工序,也是焊接中最重要的一环,其焊缝内在质量要求必须按JΒ115252-81的标准进行100%射线及超声波探伤,合格级别不低于Ⅱ级,其外在质量则必须达到无咬边、无焊瘤、成型好。去年夏季厂里下达了3台生物质锅炉部件——三四级过热器管排的生产任务,按照工艺要求,三四级过热器管排均需采用TP347H Ф33.7×5.6不锈钢材料,联接的集箱管头为12CR1MOVG特殊管材,焊丝采用ERNICR-3 Ф2.4的专用焊材,且全部以氩弧焊方式焊接。由于这两种材料的焊接性能较差,操作者焊接难度很大,加之焊接量大,仅一台锅炉就有二百多条集箱需要焊接,而用户要货又特别急,几乎天天盯在车间里催货。王军作为厂里专干特殊材料和特殊工件的焊工,当仁不让的承担了这项任务。在空气温度近40℃的环境条件下,技术要求操作者不能吹风扇,因为吹风扇会影响焊接质量,王军冒着高温酷热施焊,终于圆满完成了任务。
在公司开展“大干100天,确保重点项目按时完”劳动竞赛中,王军承担了集箱端盖和水冷套圆形集箱的生产任务,为了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他经常突击加班干到晚上12点。最终以高超的焊技顺利完成了生产任务。据不完全统计,竞赛中他累计完成了68个生产令号、1801个端盖(含集箱拼接焊缝)及水冷套圆形集箱全位置焊环缝的焊接任务,产品焊缝一次探伤合格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特别是在为巴基斯坦制造令号为“506”的锅炉产品中,王军焊接的三四级过热器与不锈钢大排,全位置焊缝合格率均达到了100%。
工作之余,王军还努力做好“传、帮、带”工作,目前他所带的三个徒弟目前都已成为厂里的生产骨干,其中两人已成为公司在聘技师,另一个徒弟也获得了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
报道来源:2016年6月3日《山东工人报》 撰稿:孟祥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