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喜是1997年12月由部队入党的党员,金属结构厂下料组普通员工,生产中他立足本岗,着眼大局,多年来默默无闻,勤勤恳恳,时刻保持着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始终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事事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群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受到厂领导和职工们的一致好评。
王春喜所从事的工作主要从剪板、下料到合对、焊接以及生产厂周转件的下料等,这中间包含了几十道大小工序,其工序之复杂、工件加工之繁琐,在公司内罕见。特别是随着公司大型锅炉产品的增多和特殊材料的使用,对车间工人的技术要求和生产难度也越来越高。为了保质保量圆满完成下料任务,王春喜面对不断更新的产品,在接到图纸的第一时间,就开始对产品进行认真研究,仔细揣摩,不漏掉任何一个细节。他虚心向老师傅请教,及时同技术人员沟通,做到心中有数,从而使自己工作起来得心应手。尤其是在生物质锅炉产品下料过程中,由于一台生物质锅炉下料时,仅图纸就有上百张,仅熟悉图纸就需要一周多的时间,而且因合金材质居多的所需材料中掺杂着普通材质、不锈钢板等,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混料。此外,产品工件的规格也非常繁杂,小到指甲盖大小的工件下料,大到几十米长的钢结构件组焊,可以说难度很大。针对生物质锅炉工件品种较多、材料成本较高的状况,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省材料、降低成本,王春喜每次下料前都要在认真细致研究图纸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排料,套材下料,充分做到物尽其用。由于王春喜在工作上尽职尽责、尽心尽力,这些年来金属结构厂生物质锅炉产品的下料任务几乎都由王春喜来完成,同事们开玩笑的说他成了“生物质锅炉生产专业户”。
众所周知,金属结构厂平板机的安装位置介于该厂与重容厂之间,中间由滚轮架连接,平板时需将工件通过滚轮架传送至平板机前才可进行平板作业,但由于滚轮架年久失修仅剩框架,只能由人工将工件搬运到平板机上进行作业,这不但给平板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也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为了改善工人的工作环境,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加快生产进度,王春喜主动向厂领导请缨,利用分厂内的废弃平板小车改造了一辆送料车用于平板工作,由原来的人工搬抬送料,改变为用送料车直接将工件送至平板机前平板,这样既大大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也使该工序的生产进度得到有效提高。
王春喜在平时的生产工作中还时刻不忘安全,无论何时何处发现安全隐患,他都会及时予以排除,以保证自己和他人都能在安全的环境中安心生产。比如折弯工序的员工,经常要为不同的工件更换胎具,而每次更换胎具时,都是用行车链子勾住胎具两端的长螺栓起吊,操作起来很不安全。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王春喜为胎具及时加装了固定吊耳,使安全隐患彻底消除。